吉林人大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代表之声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访省人大代表高海燕

发布时间: 2010-07-09 14:52:00

字号:【  大      】

  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得到了国家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省人大代表、长春市第103中学校长高海燕对此十分关注。如何拓展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他们健康成长搭建平台?高海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高海燕认为,应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社会教育基地。首先,要加大社会教育基地开发投入。她说,我省近年来已经建立了包括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市青少年素质拓展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技馆等在内的优秀教育基地,应该说基础良好,但从教育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充分性上仍然不够。作为社会教育基地,政府应对未成年人参加教育的费用加大补贴力度,协助减免相关费用,从而降低教育基地的准入门槛,增加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广泛性和可行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的优秀资源。吉林省尤其是长春市有许多大专院校,教育资源相对充分。但大专院校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她建议,加强大专院校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沟通联系,鼓励更多的大专院校成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基地,与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共享优秀资源;同时,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密切中小学与大专院校的关系,充分利用大学生年龄和经历的自身优势,以榜样模式促进青少年发展,同时,对丰富大学生社会经历和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再次,要增加少年宫、素质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教育效能。高海燕说,目前,我省广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少年宫和教育基地由于自身教育资源的匮乏,功能较单一,既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也没有真正面向社会开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各项综合技能教育的阵地功能亟待挖掘。应采取措施加强活动场所软硬件的建设工作,使其真正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校外阵地。

  高海燕强调,要稳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突出社会教育功能。她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重要性与有效性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如何在学校、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发挥社区教育的最大效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及探索的课题。

  她说,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组织,将众多社会细胞——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应高度重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能够发挥的凝聚力和便民作用,建议在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成立未成年人教育及权益保障协会,与辖区内的中小学校联手,充分发挥居民职业多元的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搭建成长平台。同时,还可利用社区现有活动场所,为青少年建立图书室、学习室、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多方位优化未成年人社会教育。

X
分享到  - 微信

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