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大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代表之声

加大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访省人大代表高继泰

发布时间: 2010-07-09 14:55:00

字号:【  大      】

  全省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对强化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同样也面临新课题。1月1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高继泰。

  高继泰认为,作为农村金融机构,首先要提高支持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深度拓展农村信贷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加大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数量。在这一过程中,要突破农村抵押担保难题,积极开展林权抵押、农业机械抵押贷款。拓展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各类用户的信贷需求。

  同时,也要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办抵押贷款,积极推进仓单质押、收费权、经营权质押贷款,加强与地方担保公司的合作,创新信贷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破解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年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

  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高继泰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要强化政策落实,增强吸引力,建立和形成市场定位明确、各有侧重、互利共赢、竞争有序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要突出地方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险、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第一主力军,如何提升内在品质,服务大局?高继泰表示,全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围绕中心,坚持服务“三农”方向。要加快县级农商行组建步伐。坚定股份制改革方向,突出县级法人地位,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溢价募股、发起人出资购买不良资产等措施,加快历史包袱化解,推进农商行组建进程。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政务大厅建设、营业网点改造、强化服务等措施不断增强资金实力。截至2009年末,各项存款1163亿元,增加176亿元,各项贷款850亿元,增加156亿元。

  在支农服务上,通过增评信用户、降低利率、简化手续、提前发放备春耕生产贷款、拓展信贷品种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全年新增农业贷款66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调2.7个百分点,全省让利农民8亿元。并在满足全省农民传统种植业资金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增加对农村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其间,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增加90亿元,贷款总额达到244亿元。

  在产权改革上,以股份制改革为目标,制定了全省未来5年产权改革规划。继2008年组建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之后,长春农商行挂牌开业,四平城区联社统一法人即将开业。吉林环城、通化郊区等13家县联社,初步达到了农商行组建标准。

  在经营品质上,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流程,强化内部管理。推行贷款精细化管理,实行按偿贷能力授信、按实际用途放款。采取依法清收、责任清收、奖励清收、行政清收等措施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客户的诚信意识。

X
分享到  - 微信

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