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大网

理论学习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政府预算审查监督通俗读本》第五章 政府花钱记账吗?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09 08:55:00

字号:【   大        】

 

    第一节  财政部门职责

国库是政府的“钱袋子”,财政部门则是政府的“大管家”。财政部门承担着筹集、分配和管理政府预算资金等重要职责。要管好政府预算资金,财政部门就要对政府花钱记好账。

预算法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二节  政府预算

或许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本记录家庭成员开支的“家庭账单”,而每个国家则必须有一本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本”。这个账本就是预算,它是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柱。预算安排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政策意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

(一)政府预算的内涵

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以及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施政方针和要达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二)政府预算的特征

一是具有预测性。“预算”就是计划,是事先对活动进程的安排。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财政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做出事先的设想和设计。预测与实际是否相符并能否实现,取决于预测的科学性,也受预算执行中客观条件变化以及预算管理手段的影响。

二是具有法定性。政府预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算。一般意义上的预算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即可,但政府预算的编制和确定,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一般情况下,政府预算由政府编制,由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政府编制的预算在未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前称为预算草案,只有经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后,预算才得以成立。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执行机关应当严格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三是具有完整性。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都应当处于政府预算的约束和规范下,不允许在政府预算之外还存有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通过完整性的预算进行集中性分配,反映国家方针政策,全面体现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和计划,使预算成为政府各项收支的汇集点。

四是具有年度性。政府预算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计划的安排,这个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简称预算年度。预算年度有日历年制和跨日历年制两种形式。日历年制是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当年的12月31日止,跨日历年制是从当年的某月某日起至次年同月同日的前一天为止。不同国家的预算年度不尽相同,中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实行日历年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实行跨日历年制,如美国的预算年度为当年的10月1日起至次年的9月30日为止。

五是具有公开性。政府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安排,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政府预算的收支安排内容、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批准过程、预算收支的执行过程及其结果,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六是具有责任性。政府对预算的执行负责,预算的执行结果必须向国家权力机关报告并得到权力机关的认可。

(三)政府预算的作用

一本政府预算,就是一面反映政府工作的镜子,就是一本有关政府活动的详细记录。

【毛主席语录】

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明确了国家预算的性质和任务。

  ——毛泽东: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预算的作用通常表现为:

一是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全面安排好支出。通过预算的编制,事先进行预测,可以掌握预算年度内筹集到多少收入,并根据财力多少和支出需要确定支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入为出。

二是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上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都反映着政府的每一项活动。从收入预算看,每一笔收入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税种或征收项目上;从支出预算看,国家对哪些方面增加投入,反映出国家鼓励支持哪些行业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对政府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的过程,就是一个听取民意、汇聚民智的过程;由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定法定授权。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合法有效。超出授权范围的支出,即便是必需的,也要以预算调整方案的形式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年度终了,国家权力机关要对政府编报的预算执行结果即决算进行审查批准。

四是有利于政府活动的有序进行。由于在政府预算中,对收入和支出都作了详细安排,新的预算年度开始后,收入征收部门依法组织收入,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拨付资金,各部门按照预算有序开展工作。这样,就能有利于政府及其部门对所要干的工作早有准备,按计划开展,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四)政府预算的体系

按照政府预算的管理级次和资金性质,政府预算从纵横两个方向构建了如下体系框架。

从纵向看,按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一级政府建立一级预算,将政府预算划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地方预算又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级预算,即国家政府预算体系共由五级政府预算组成,更直观地体现了“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兼顾地方利益,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

从横向看,按照政府预算资金的性质,政府预算体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体系自1991年以来经历了一个由单式预算到复式预算的演变过程。1991年以前,我国政府预算一直采用单式预算形式编制。从1992年开始,政府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编制方法,将原来单式预算中的各项财政收支,按照不同的经济性质分解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大部分。随着预算管理与改革发展的需要,政府预算的内容不断扩大和细化。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了“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机衔接。”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对四本预算进行了功能定位。

1、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背景知识】

单式预算:指政府的预算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指按照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将政府的预算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在政府预算体系框架中,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一般公共预算是基础,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五)政府全口径预算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首次提出了“全口径预算”的概念。全口径预算是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并实行与其性质相适应的管理和监督,使政府预算做到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权责匹配、公开透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系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比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还有待完善,四本预算之间还需要加强有机衔接,对地方政府债务还缺乏有效监管等。这些都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

(六)政府预算草案的内容

目前,省政府编报的预算草案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部分是政府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另一个部分是政府当年预算安排情况。两部分的报表内容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执行情况报表是从预算执行完成情况的角度编报的。

以2014年吉林省政府预算草案为例:

图一:2013年吉林省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共9张报表)

 

1、全省201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2、全省201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3、省本级201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4、省本级201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5、全省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6、全省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7、省本级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8、省本级201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9、2013年中央对吉林省转移支付补助情况表

 

图二:2014年吉林省政府预算安排情况

(共13张报表)

 

1、全省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表

2、全省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表

3、省本级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表

4、省本级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表

5、全省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表

6、全省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表

7、省本级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表

8、省本级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表

9、省本级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表

10、省本级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表

11、中央提前下达吉林省2014年转移支付补助情况表

12、省本级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计划表

13、省本级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重点支出计划表

 

第三节  预算收支科目

为便于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细化预算收支,对政府和部门花钱进行科学划分,从2007年起,我国政府预算编制正式采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政府收支分类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部门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各界了解政府活动、进行预算监督的重要依据。

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实质上是对政府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地细化列示,以便更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

一是对政府预算收入进行统一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预算收入划分为类、款、项、目四级科目。如:在《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政府预算收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6个类,“税收收入”类划分为“增值税”、“消费税”等21个款,“增值税”又分为“国内增值税”、“进口货物增值税”等5个项,“国内增值税”又分为“国有企业增值税”、“集体企业增值税”等19个目。

二是对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进行分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显示政府的钱用来“干了什么”,用在了哪些方面。按照政府的职能和活动,划分为类、款、项三级科目。如:在《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将政府预算支出按照政府的职能和活动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等25个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划分为“人大事务”、“政协事务”等28个款,“人大事务”分为“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等11个项。

三是对政府预算支出按经济性质进行分类,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显示政府“怎么花钱”的问题。按照支出的用途,划分为类、款二级科目。如:在《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将政府预算支出按照支出的用途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9个类,“工资福利支出”类划分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8个款。

第四节  预算编制

地方政府在明确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基础上,计算当年可以用来安排支出的收入,也就是当年可用财力,使用国家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相应的方法编制政府年度收支计划,形成政府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

(一)预算编制的原则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一是收入预算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表现在财政预算编制上,财政收入计划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同时,财政收入计划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财力上的重要保证和主要反映,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二是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社会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过程中,各支出项目在政府事务管理与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预算安排的顺序和数额也不同。因此,在预算编制中必须从全局出发,区别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不同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保有压,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现阶段需要确保的重点支出主要有,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涉及民生方面的支出,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出。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大力压缩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一般性支出。

三是收支预算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也就是预算的真实性原则。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资金需求和财力可能的矛盾将一直存在。因此,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不列赤字。不能在没有政策依据的情况下,人为虚增财政收入。因为虚增财政收入,相应要安排财政支出,在财政收入没有来源保障的情况下,预算执行的结果是必然要出现财政赤字。

四是收支预算要全面完整。预算的完整性是指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从目前来看,各级一般公共预算中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较为完整,主要是转移性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完整性不够。转移性收入和支出预算完整性不够,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受预算编制方法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和省级财政为增强预算的完整性,通过采取提前下达下年转移支付补助的办法,将上级补助收入尽可能在本级预算收入中体现出来,相应安排支出预算,预算的完整性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预算编制的方法

针对不同性质的预算和收支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一是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由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当着手测算一个新的预算科目收支时,由于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定量预测,通常采用定性方法。当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料,并且过去的状态和趋势可以在将来继续保持时,可以应用定量方法。在预算收支测算的方法运用上,通常综合运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

二是基数法。也称“基数增减法”,是财政部门测算收支指标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基数法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数或预计执行数为基础,分析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预测这些因素对预算收支的影响程度,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额。

三是系数法。是利用预算收支同经济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系数),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的一种方法。

四是比例法。一般是利用预算单项收支占收支总额的比例关系,根据预算单项收支测算预算收支总额,也可以根据预算收支总额测算预算单项收支数额。

五是定额法。是利用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事业指标测算预算收支的一种方法。预算定额是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和长期的实践确定的,用来测算某些预算收支项目时采用的经济综合额度。

六是综合法。是综合运用系数法和基数法测算预算收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报告年度预算执行的基础上,既使用系数法测算经济、事业增长因素对预算收支的影响,又考虑影响预算收支的其他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测算,使其测算结果更为准确。

(三)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

1、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预算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包括当年一般预算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当年一般预算收入,即地方级财政收入,包括当年组织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包括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和规模,由财政部门结合上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幅、物价指数上升程度等因素,提出本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年实施的各项税收政策、非税收入各项目的管理政策变化等因素,分别测算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幅。

举例:吉林省2013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实际增长11.1%,增幅呈下滑趋势;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物价指数控制在3.5%左右。按照国家稳中求进的总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省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定为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9%,非税收入增长2.7%。

转移性收入主要根据上级财政提前下达数和有关文件要求进行预计。

(2)支出预算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包括当年预算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当年预算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等支出,转移性支出包括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调出资金等。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全省财政各项收入总额一经确定,相应全省财政各项支出总额也就确定下来了。全省财政各项支出总额,扣除转移性支出,即为本级预算支出规模。在确定了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数额后,还需测算出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再按照有保有压、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等政策要求,测算核定预算年度的各支出功能科目的预计增加额,据此测算出各支出功能科目的具体增长比例。

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增幅并不是当年支出预算与上年实际的财政支出相比计算出来的,而是当年支出预算数与“上年支出基数”相比计算出来的。

【背景知识】

上年支出基数=上年实际支出数-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形成的支出-预算执行中追加的中央转移性收入形成的支出。

 

举例:吉林省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执行数为2744.8亿元,按照可比口径调整后,支出基数为2322.1亿元;2014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数为2441.4亿元,与上年支出基数相比,增幅为5.1%,剔除中央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后,地方可用财力安排支出增幅为6.4%。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以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的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包括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转移性收入。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当年组织的农网还贷资金收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包括上年结余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

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结合各项不同类型的政府性基金的管理特点,综合考虑收入预算中的增减因素,科学准确地进行预测。

转移性收入要依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合理预测。属于上级按分成比例返还的,要根据收入预计数及应返还的分成比例确定上级补助收入数额。

(2)支出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包括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包括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转移性支出包括调出资金和年终结余等。

按照政府性基金的使用原则,应当结合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包括当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当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利润收入,国有股股利、股息收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其他收入;转移性收入包括上年结余收入等。

企业应缴利润和国有股股利、股息收入的预测,主要考虑以下几项因素:国家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和当期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上一年度的经济效益和当年的经济运行状况;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经济运行规律和财务政策;企业自身的业务经营特点,以及企业当年发生的特殊财务事项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企业清算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与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密切相关,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预测。

(2)支出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包括当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当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包括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农林水支出等,转移性支出包括结转下年支出、调出资金等。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任务,统筹安排确定。必要时,可将部分企业上缴国家的利润统筹用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1)收入预算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等七大类,每一类收入又分为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等。

社会保险费收入应根据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社会保险费率、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结合社会保险征缴扩面任务合理确定。

财政补贴收入应统筹考虑上年度财政补助水平,本年度新增补助项目,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后确定。

利息收入按照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及个人账户基金按规定运营取得的投资收益等合理测算。

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等要按照上年度执行情况合理测算下一年度收入预算。

2)支出预算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等七大类,每一类支出又划分为相应的具体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测算,考虑近年基金支出变化趋势,综合分析人员、政策等影响支出变动因素。同时考虑当年政策变动情况,严格执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规定,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政策落实,不应随意提高支付标准、扩大支出范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第五节  决算编制

政府决算是政府预算执行的最后结果,决算的体系框架与政府预算相对应。

(一)决算编制的原则

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做到收支真实、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1、准确性原则。财政决算的编制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以领代报、以估代编,充分发挥财政决算作为预算执行总结的经济作用,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2、完整性原则。决算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要全面完整地体现政府预算收支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布置,全面落实,认真填报,不能自行取舍和遗漏。

3、及时性原则。决算编制对于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对其有很严格的时间约束,要求及时编制、及时报送,否则就难以发挥决算应有的作用。

    (二)决算草案的主要内容

政府决算草案与政府预算内容相一致。也就是说,政府决算草案按照政府预算的内容,逐一反映每一项内容的最后执行结果。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应当按其功能分类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

2013年,吉林省政府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决算草案按照全省和省本级两个级次,分别编报了一般公共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决算情况,还提供了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的决算情况。随着政府预算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决算草案也会陆续将国有资本经营收支、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决算情况补充进来。

    (三)几个主要项目的核算方法

1、预算总收入

预算总收入,就是各项财政收入总计,既包括地方级财政收入,也包括中央税收返还、上级补助收入和上年结余等转移性收入。吉林省2013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实际完成1157亿元,加上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08亿元,中央补助收入1488.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等289.2亿元,全省财政收入总计3042.4亿元。

2、预算总支出

预算总支出,就是各项财政支出总计,既包括地方本级当年支出,也包括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等转移性支出。吉林省2013年全省财政支出2744.8亿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调出资金、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结转下年支出等297.4亿元,全省财政支出总计3042.2亿元。

3、预算平衡

预算平衡的计算方法就是用预算总收入减预算总支出,得出的结果即为预算结余。吉林省2013年全省预算总收入3042.4亿元,预算总支出3042.2亿元,预算结余0.2亿元。

【背景知识】

年终滚存结余:预算年度终了后,政府当年各项收入大于当年支出的部分,为当年结余;当年结余加上历年的累计结余,就是年终滚存结余。

结转下年支出:预算年度内已经安排具体项目的支出,由于一些因素当年没有形成支出,需要在下年继续用于规定项目的支出。

净结余:“年终滚存结余”扣除“结转下年支出”后,就是当年预算“净结余”。

 

第六节  部门预算

政府预算由部门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编制部门预算是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通行做法。部门预算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编制的本部门年度收支计划。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账”。

部门预算与政府预算之间的关系: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预算组成,部门的财政拨款收入与政府预算是相互衔接的。

吉林省从2001年起选择省教育厅、省农委、省科技厅和省劳动保障厅等4个部门开展了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工作。2002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省级全面推开部门预算改革。目前,省级和9个市(州)、长白山管委会、40个县(市)已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实现了部门预算改革的“全覆盖”。2014年,除一些涉密部门和敏感部门外,其他110个部门预算草案都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一)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1、综合预算原则。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单位各项收支,加强对除财政拨款以外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管理。对按规定应列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资金,全部编入部门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

2、厉行节约原则。严格控制出国(境)、公务接待、车辆购置及运行等经费支出,厉行节约,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3、确保重点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有保有压,区分轻重缓急,按照“保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剩余财力再安排项目支出”的顺序,保障重点支出的需要。

4、收支平衡原则。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既要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需要,又要兼顾财力可能,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部门预算编制程序

部门预算从基层预算单位逐级编制,由部门(一级预算单位)负责汇总、审核和上报部门预算,实行“三上三下”的编报程序。 “一上”是预算部门上报预算建议数据。主要包括非税收入预算、基础信息和项目管理数据。“一下”是财政部门下达项目支出预算初步安排意见。“二上”是预算部门反馈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意见。“二下”是财政部门下达部门预算控制数,预算单位据此对预算数据进行调整。“三上”是预算部门上报部门预算正式文本。“三下”是财政部门批复预算。

(三)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

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1、收入预算。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和上年结转等。

部门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预算年度的各项收入来源,全面准确地编制收入预算。

2、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等。基本支出是指保障部门机构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项目支出是指部门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支出。基本支出的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按照机构编制和人员性质据实核定,商品和服务支出按照不同的定额标准分类核定。项目支出大多采取项目库管理方式。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实行滚动管理,并通过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目标和各项绩效评价指标已成为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健全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加快制定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和资产管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和政府预决算。”

(四)部门预算的报表体系

目前,各省市编制部门预算时使用的报表格式不尽相同,但报表内容基本包括部门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和基础数据信息等汇总及明细情况。

吉林省报送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草案内容包括:部门收支预算总表、部门支出预算表、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表、部门基础数据信息情况表。同时,为便于代表审查部门预算草案,还为代表提供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说明,包括:编制原则、编报内容及方法、编报程序、部门和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等。

(五)部门决算

各级政府决算由本级各部门决算组成。部门决算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与政府决算相同。部门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和资金、资产、人员机构管理状况的综合反映,是政府支出预算在部门和单位执行的具体体现。

部门决算与政府决算之间的关系:各级政府决算由本级各部门决算组成,部门决算的财政拨款收入和支出与政府决算是相互衔接的。

X
分享到  - 微信

责任编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