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民生话题都是“两会”期间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百姓关注的热点。2019年吉林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完成了36项民生实事,交出了“成绩单”,2020年,吉林省又定下了哪些小目标?1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吉林省民政厅厅长乔恒,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战高峰,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姬国海,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力出席并介绍了“民生实事”的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省民政厅厅长 乔恒:
我简要介绍一下民政部门承担的3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9年,全省共筹集救助补助资金51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6万人、特困人员8.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526元、年人均4049元,较2018年分别提高3.5%和4.6%。所有市县农村低保标准均不低于3800元的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年人均8162元和5260元,分别达到上年全省城乡低保标准的1.34倍和1.36倍,较2018年分别提高4.8%和5.6%。同时,其他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全省供养孤儿3915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和1100元;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400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为全省57.8万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5亿元。
二、农村养老服务条件得到改善
2019年,开始实施农村养老服务“助浴”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省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或互助养老站点安装助浴设备。2019年是实施这一项目的第一年,省民政厅共支持了111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超出计划11%;支持了60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农村互助养老场所),超出计划20%。2019年,还是实施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3年提升计划的第二年,共投入中省级资金5100万元,支持新(扩)建了13个,维修改造了94个。支持松原、延边等地建设了36个农村托老所,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这项工作也得到了老年人及家属的普遍认可。
三、慈善组织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9年,我们重点开展了2项慈善救助项目。一是开展“圆梦大学”慈善救助项目。全省慈善组织共投入慈善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救助困难学生2841名,每人救助标准都不少于3000元。二是开展慈善助医项目。省慈善总会联合了18家项目合作医院,救助贫困患者1993人。将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的救助范围,由贫困老人扩大到所有60岁以上老人。
今年,我们有5项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
一是继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预计2020年全省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均不低于4000元。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养老服务“助浴”项目。今年计划支持200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或互助养老场所。三是增设慈善救助困境儿童项目。计划对1000名家庭贫困、身体残疾、家庭监护缺失等困境儿童实施款物救助,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四是继续实施慈善助医项目。帮助贫困患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计划对1200名困难家庭白内障、血友病、肿瘤、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患者进行慈善救助。五是继续实施“圆梦大学”慈善救助项目。计划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家庭大学本科录取生,给予生均3000元圆梦大学慈善救助。
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战高峰
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以基础教育为重点,谋划推进并如期完成49件民生实事(自2007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民生实事以来)。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全省民生实事作为政治任务,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建立了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处室、直属单位按职能推动落实的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厅党组统筹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全省民生实事,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支持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困难群体接受教育。
二、制定政策措施。已完成的49件民生实事中,既有基本建设类项目,比如农村中小学取暖改造工程、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改善工程;也有设备购置类项目,比如为全省中小学校车安装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小学校配备冰雪运动教学设施设备;还有政策补贴类项目,比如提高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奖补,等等。从总体上看,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对于保障学生完成学业、关爱教师工作生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地区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推动工作落实。全省民生实事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管理。2019年,省教育厅推动完成3件民生实事:
一是农村小学取暖改造项目。这项工作2017、2018年已连续实施了两年,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共支持275所农村学校改造取暖设施,2019年又有56所农村小学完成了取暖改造。
二是冰雪运动设施设备配备项目。这项工作从2018年开始实施,为221所中小学校配备冰雪运动教学设施设备,2019年又支持了205所中小学校。
三是视力检测筛查仪器配备项目。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为全省中小学、职业学校每校配备一台视力检测仪器,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重点做好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预防工作。2019年共支持项目学校4509所,其中91所在校生超过3000人的学校每校配备2套视力检测仪器。
2020年,省教育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组织实施3件民生实事,为200所中小学配备冰雪运动(或替代项目)设备器材,为70所学校建设“视力健康教育基地”,为70所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购置设备。
省人社厅副厅长 姬国海
按照发布会安排,由我介绍一下人社领域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有关情况。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面对经济增速下行、中美贸易摩擦等给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省委省政府把稳就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成立了“吉林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首次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市(州)政府绩效考评指标,狠抓各级就业主体责任落实,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印发了促就业激励办法,建立了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制度,全面启动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了就业援助专线96885。一年来,通过全力扶持创业、积极防范失业、精心援助就业、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多措并举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亿元、创业促就业资金1.8亿元,新建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44个,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5.63万个,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累计达10.5万人。全年共向1.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约10亿元,惠及职工1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5万人,钢铁煤炭去产能失业人员再就业3217人,援助零就业家庭540户,就业540人,援助率达100%,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了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7.56万人,完成年计划107.3%;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3.5%;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8%,退役军人就业也总体保持稳定。全省新建“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基层服务平台353个,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兜底,稳步提高待遇水平。
落实省委省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指示,围绕我省经济发展大局,坚决落实国务院降低社保费率要求,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现行20%降至16%,延长了失业、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全年预计为企业减负83亿元。突出制度政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入实施“一县一策”“一企一策”征缴措施,在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情况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不降反升,实现全省全口径统算基金当期收支平衡,基金支撑能力在东北地区最强,为确保发放和顺利对接全国统筹提供了强力支撑。积极提高各项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5次调整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上年提高约5%,惠及全省367.4万各类退休人员。连续7次调整我省工伤人员待遇标准,伤残津贴平均增加198元、供养亲属抚恤金增加109元、生活护理费平均增加237元。同时,为40余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了“城居保”,使我省各类参保人员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2020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人社部门职能,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主动的担当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突出抓好城镇新增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调整待遇标准等具体民生实事,为全省民生改善作出人社部门的积极贡献。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张力
为着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基层,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2019年,省委、省政府将全省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全覆盖确定为2019年民生实事。按照省政府部署,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落实,多措并举,精心实施,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全省已建成横向贯通5家省内医疗实力强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纵向链接9个市(州)中心医院、45个县(市、区)医院,同步延伸至779家乡镇卫生院,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具有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培训、远程手术示教等多项功能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的开通,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主要成效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远程医疗惠及民生福祉。2019年,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省级五大医联体牵头医院即通过全省远程系统开展会诊1336例,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方便、质优、有效的医疗服务。目前,省平台汇聚存储相关数据133660条,其中影像数据82573条,病例数据51087条。基层医疗机构远程提交的心电图、检验检查结果数分钟内即可得到诊断报告,提交的各类医学影像资料20分钟内可完成上传、诊断、出报告等全过程。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借助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
二是远程医疗助力对口支援。吉林省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了与西藏自治区部分县级医院的联通。2018年8月,西藏定结县人民医院与吉林省人民医院实现了第一次“面对面”远程会诊。2019年6月,西藏萨嘎县、吉隆县人民医院与吉林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接通。借助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吉藏两地医生打破了区域间屏障,虽间隔千里,但通过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业务培训等工作,极大促进了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
三是远程教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我省依托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培训平台,2019年省级举办107期远程医学培训共10912人参加。组织省内三级甲等医院的知名专家,围绕重点疾病、健康扶贫等工作进行网络授课,既保证了培训工作覆盖面,又减少了基层的经济支出和时间成本。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与农安县人民医院完成全省首例“5G+3D打印”多点联动手术指导、操作及观摩教学,吉林省人民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合作开展远程手术示教工作,以上都是利用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深化医联体建设,面向基层加强培训的崭新举措。
四是探索开展远程病理诊断试点。2019年8月,我省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和大安市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通榆县人民医院、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和安图县人民医院之间开展了远程病理诊断试点,开通4个月时间即成功开展了108例远程病理诊断,为县级医院提高诊断能力,增加手术种类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帮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作用,加快实现医联体内“上下贯通、资源共享、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努力为基层群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