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对〈关于吉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8月份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的交办意见》(吉人办发〔2009〕74号)收悉。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责成省发改委等部门认真研究。省发改委等部门针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努力抓好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贯彻实施投资拉动战略,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去年三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省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用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就业,增加有效需求。初步预计,今年全省可以实现7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此,全省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增加投入,做到“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推进项目新开工措施,增强投资增长动力。分解细化《2009年3000万以上新开工项目推进意见》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分别从省、市(州)、县(市)三个层次进行集中推进。省主要领导多次参加项目集中开工推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各地上项目、促投资的热情,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投资的高速增长。
二是强化建设资金落实,缓解资金瓶颈。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争取国家投入。截止目前,我省有近4800个项目列入国家四批扩大内需项目计划,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5亿元。积极落实地方债券安排工作,目前全省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已全部下达完毕。进一步加强同金融机构合作,省政府与省开发银行签订了三年合作协议,信贷规模为100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签约项目252个,总投资1712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和超前谋划,做好项目实施和储备。积极推动省直各部门、各市州继续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行集中审批,为项目提前开工创造条件,保证了项目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如期开工建设。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推进项目谋划工作,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项目谋划的新手段。借助“外脑”提高项目谋划层次水平,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合作谋划了50个重大项目。
四是强化项目跟踪管理,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布局。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配合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做好项目的跟踪和督察,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二、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现代工业体系
按照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总体要求,我省坚持以扩增量促调整,促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以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重点围绕八大产业,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谋划重大工业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明确未来我省工业发展方向,结合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了《吉林省工业产业跃升计划纲要》和八大产业跃升计划,明确了到2012年我省工业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以及各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制定了松原石化工业园区、200万辆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启明软件园建设等一批综合规划。
二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突出抓好我省《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一汽汽车销售促进一汽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通钢集团健康发展的意见》、“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一批惠企政策的落实。同时,有针对性扶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发展,制定了支持四平换热器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推动编制了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规划等一批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从1—10月份的情况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386.2亿元,增长16.7%,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提高6.6和3.6个百分点,单月增幅连续四个月保持19%以上。
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大投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围绕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全省积极推动50项20亿元以上重大工程项目、1000项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五个一批”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从1—9月份的情况看,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65亿元,增长71.1%。其中“50项2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已有35项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9.5亿元。
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加大“百十节减工程”推进力度,实施了100项工业节能减排项目,开展100户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打造合同能源管理循环链,在农安炼油、亚泰水泥等6户企业开展试点。指导企业进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辽源金刚水泥窑头窑尾余热利用、吉林省光大实业集团平顶隧道窑节能技改项目已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控。前三季度,百户重点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70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35%,超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百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已开工日8个,预计年末可完成投资55亿元,有40个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年节能60万吨标准煤、节水2500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废渣50万吨、减排COD1.5万吨的能力。
三、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消费需求既是当前保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全省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吉政办发〔2009〕68号)。召开了“扩大内需、促进城市消费”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帮助提出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
二是积极启动农村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制定了《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规划》,加快连锁农家店建设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改造。争取“农超对接”试点,积极引导大型连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产地专业合作社对接。我省被商务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开展“农超对接”试点的省份。
三是加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实施力度。做好基层销售网点备案,召开销售企业调度会,督促协调货源组织等工作。与财政部门协商,调整并落实方便农民的补贴方式。截至11月15日,全省已销售冰箱(冰柜)、彩电、手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下乡产品309083台(部),销售金额6.17亿元。截止10月末,全省汽车下乡补贴一汽汽车16486台,其中一汽五吨以下载重汽车4697台、微客和微卡汽车11789台,补贴资金1.69亿元,拉动一汽三类产品销售额15亿元。
四是大力促进城市消费。以中心城市为平台,以“庆国庆、迎中秋、拉内需、保增长、守诚信、倡新风”为主题,开展了“吉林省商贸企业共贺祖国华诞同庆中秋佳节大型联动促销活动”,成功组织筹办了“第一届吉林省名特优新出口商品展销会”,组织长白山酒业集团、泉阳泉饮品公司等省内27户知名企业赴台湾参展,努力扩大我省地产品外销。召开了全省家政服务业现场会,加快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和实施“家政服务工程”。
五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强化全省市场运行监测三级网络平台建设,实行市场监测日报制,全省50个市(州)、县(市)和70个大中型生猪养殖企业、肉类大型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纳入生猪及肉类市场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积极推荐国家肉、糖储备基地,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肉、糖储备任务。适时投放省级猪肉和食糖储备,保证重大节假日的市场供应。
四、全力做好民生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面对新形势,省委、省政府在努力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做好民生改善工作。
围绕保民生、保稳定,全力推进八件民生实事。强化促进就业政策,全省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达10.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扎实推进城市廉租房、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林业棚户区改造“五路安居”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截至10月末,五项社会保险累计覆盖人数已达到2573.94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01%。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04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由130元提高到17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由540元提高到760元。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
在全力推进八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器械、设施的投入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的建设。在“百镇建设工程”中,突出中心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完善和提高,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贵、治病贵”的问题。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