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省2008年决算和2009年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的报告

吉林人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工作 → 常委会公报 → 往期 → 2009年第14期
您的位置: 首页 > 2009年第14期

关于吉林省2008年决算和2009年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0-06-24 14:41:00

浏览量:

字体显示:【  大      】

X
分享到  - 微信

  

  ——2009年9月23日在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 王化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吉林省2008年决算和2009年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8年决算 

  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已在今年1月17日向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作了报告。会议决定2008年决算编成后,由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现在2008年决算已经编成。报告如下: 

  (一)全省一般预算决算情况 

  收入:(1)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决算数为4227961万元,完成预算的111.8%,同比增加1021069万元,增长31.8%,比原报告数增加241万元。(2)中央各项补助收入7569075万元(其中:税收返还补助73152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119178万元,原体制补助10662万元,中央专项补助346414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393100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45761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831652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230347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26026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54694万元,增发国债补助67892万元,各项结算补助等359855万元), 比原报告数增加66846万元。(3)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11367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4)上年结余和调入资金等1702196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95万元。以上全省财政各项收入总计为13510599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67182万元。 

  支出:(1)2008年全省财政支出决算数为11801223万元,完成预算的88.1%(未完成预算,主要是一些不属于我省预算正常安排范围内的中央专项拨款下拨较晚,当年未能拨付,结转下年使用),同比增加2963626万元,增长33.5%,与原报告数相同。(2)上解中央支出28110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9555万元。(3)调出资金27697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4)国债转贷收入安排的支出及结余11367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5)跨年项目支出结转下年1636146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57627万元。以上全省财政各项支出总计为13504543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67182万元。 

  平衡:2008年全省财政各项收入总计与各项支出总计相抵,当年结余6056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 

  正式决算与原报告数比较,主要有以下变化: 

  (1)专项补助增加11996万元。主要是国家对我省年度财政运行困难、受灾市县等给予的特殊支持。 

  (2)结算补助增加54850万元。主要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和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财力补助。 

  (3)当年收入增加241万元。主要是中央返还2008年12月份跨地区经营企业集中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加的收入。 

  (4)上解中央支出增加9555万元。主要是人民银行专项借款扣款和进出口银行转贷扣款上解增加的支出。 

  (5)调入资金增加95万元。主要是个别市县在编制决算时增加了调入资金数额。 

  (6)结转下年支出增加57627万元。主要是将增加的中央财政补助收入等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 

  (二)省级一般预算决算情况 

  收入:(1)省本级当年财政收入1123407万元,完成预算的118.2%,同比增加309242万元,增长38%,比原报告数增加241万元。(2)中央补助收入7569075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66846万元。(3)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6837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4)上年结余收入1047782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5)市县上解收入565921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6)调入资金53341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以上省本级财政各项收入总计为10366363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67087万元。 

  支出:(1)省本级当年财政支出3253801万元,完成预算的78.8%,同比增加777709万元,增长31.4%,与原报告数相同。(2)上解中央支出28110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9555万元。(3)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6837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4)补助市县支出6159665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5)安排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0918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6)结转下年支出876104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57532万元。以上省本级财政各项支出总计为10365435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67087万元。 

  平衡:2008年省本级财政各项收入总计与各项支出总计相抵,净结余928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 

  (三)全省及省本级基金预算决算情况 

  收支:2008年,全省基金预算收入1799693万元,完成预算的161%,增长30.1%,其中,省本级607384万元,完成预算的166.4%,增长34.3%。全省基金预算支出1605439万元,完成预算的56.7%,增长29.8%,其中,省本级301616万元,完成预算的35.8%,增长16.1%。全省及省级基金收支均与原报告数相同。 

  平衡:2008年,全省基金预算收入1799693万元,加上上半结余、补助收入和调入资金等1034700万元,收入总计为2834393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153万元,主要是个别市县对调入资金进行了调整。全省基金预算支出1605439万元,加上调出资金573万元,支出总计为1606012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收支相抵,结余1228381万元,其中,省本级540471万元,与原报告数相同;市县687910万元,比原报告数增加153万元。 

  二、2009年预算1-8月份执行情况 

  年初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省财政收入情况 

  1—8月份,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307.6亿元,完成预算63.3%, 增长12.6%。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42.7亿元,完成预算57.9%,下降5.8%;营业税72亿元,完成预算63.8%,增长18.3%;企业所得税28.8亿元,完成预算56.3%,下降7.4%;个人所得税12.6亿元,完成预算65.7%,增长1.3%;非税收入81.3亿元,完成预算67.6%,增长30.3%,主要是按规定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和国有资本产权转让增加的收入。 

  (二)全省财政支出情况 

  1—8月份,全省财政支出717.6亿元,增长24.1%。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89.3亿元,增长14.5%;公共安全40亿元,增长11.1%;教育112.3亿元,增长17.7%;科学技术8.2亿元,增长35.2%;社会保障和就业130.7亿元,增长32.3%;医疗卫生41.4亿元,增长50;2%;城乡社区事务45.7亿元,增长8.1%;农林水事务108.6亿元,增长164.4%,主要是支持哈达山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增加的支出;交通运输23.7亿元,增长139.4%,主要是开征燃油税后增加公路养路费支出和加快公路、铁路建设增加的支出。 

  (三)省本级财政收支情况 

  1—8月份,省本级财政收入81.6亿元,完成预算63.7%,增长20.3%。其中,增值税16.3亿元,完成预算64.5%,增长1.6%;营业税34.3亿元,完成预算68.5%,增长17.6%;企业所得税11亿元,完成预算62.4%,增长1%;个人所得税3.8亿元,完成预算74.1%,增长4.5%;非税收入16.3亿元,完成预算54.2%,增长33.9%。 

  1—8月份,省本级财政支出221.2亿元,增长2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3.2亿元,增长31.6%;公共安全9.4亿元,增长25.4%;教育19.5亿元,增长1.8%,主要是上年同期省财政补助部分省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一次性支出较多,基数较高;科学技术3.7亿元,增长9.1%;社会保障和就业22.7亿元,增长29.6%;医疗卫生7.9亿元,增长73.9%,主要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缴费基数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增加的支出;交通运输12.7亿元,增长239.5%,主要是加快铁路路网建设以及新建高速公路增加的支出。 

  前8个月,全省各级财税及有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努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省级预算安排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73.6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增长17.2%。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资金76.8亿元,比上年增加72亿元,已拨付73.7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代理我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5亿元,首期资金30亿元已全部安排拨付到位,重点支持了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建设以及水利、交通、卫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期25亿元正在按项目进度陆续拨付。争取政府土权外债资金1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亿元。二是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免征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房屋交易环节税率,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预计全年减少税费57亿元左右。三是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将下放省共享收入政策截止期从2008年延长到2010年,对16个中心城市省级工业集中区比照享受省级开发区税收返还优惠政策。省财政安排县(市)工业集中区奖补资金2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增加安排小城镇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百镇建设工程”。1—8月份,县(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二)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年初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石油、冶金等重点行业上缴税金减少,组织收入工作难度加大。各级财税部门不断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加强预算执行分析调度。从2月份起,财政收入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1—8月份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2.6%,高于全国地方平均增幅4.6个百分点。抓好节支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行政事业编制和行政公用经费“零增长”的要求。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 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分别压缩20%和15%,公务接待经费在上年基础上压缩10%,党政机关不得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采取上述措施,今年省直党政机关压缩节减经费0.4亿元,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三)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筹措拨付资金43.4亿元,以支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和全程农业机械化试点等。二是加大支农惠农补贴力度。及时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增产技术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等77.4亿元,实现了玉米、水稻良种补贴全覆盖,调动了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筹措拨付“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补贴资金3.3亿元,积极兑现农民购买相关产品的补贴政策,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三是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筹措拨付资金12.8亿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公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和农村文化大院等惠民工程,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支持农村综合改革。筹措拨付资金12.9亿元,用于国有农场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1-8月份,共拨付各项支农资金149.8亿元,同比增长30.5%。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办好“八件民生实事”。一是促进就业。筹措资金22.4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已拨付10.8亿元,用于就业技能培训、补贴灵活就业、稳定公益岗位开发规模。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筹措资金161.9亿元,比上年增加41.9亿元,已拨付71.1亿元,用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惠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标准。三是保障安居工程建设。筹措资金68.5亿元,已拨付53.7亿元,用于城镇棚户区和危旧房、煤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以及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四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筹措资金10.8亿元,已拨付4.7亿元,用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于。五是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筹措资金14.2亿元,用于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扶贫开发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五)推进财政制度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今年上报省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由去年的100个增加到105个。从6月份起部署编报2010年部门预算工作,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完善定额标准,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截止8月底,省级国库集中直接支付资金比重达到31.3%,比上年同期提高21.1个百分点。市县国库集中直接支付试点范围达到100%。省级92个部门1064个预算单位实行公务卡改革。三是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积极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将中小学校舍改造、城市绿化、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1—8月份全省共完成政府采购额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9亿元,增长45.1%。 

  总的看,前8个月全省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税收收入进度较慢。年初以来,各级税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到应收尽收。1—8月份,全省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226.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15.5亿元,增长7.3%,与全年税收计划比较,完成计划的61.8%,按序时进度短收17.6亿元。二是部分重点企业税收减少较多。受产品价格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石油和冶金行业的重点企业前8个月上缴税金25.7亿元,同比下降48.7%。受此影响,有9个市县财政收入负增长。 

  三、全年预算执行趋势预测及后4个月的重点工作 

  从后几个月财政收支趋势上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增强,经济发展进一步向好,将为财政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利因素,继续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还会减少一部分财政收入;受价格和市场因素影响,石油、冶金等重点企业上缴税金难以达到去年水平。财政支出方面,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中小学校舍维修、政法经费保障等资金投入,财政增支压力较大,收支矛盾突出。 

  综合以上分析,尽管后几个月组织收入王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正确把握形势,坚定信心,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成全年预算收入任务,实现收支平衡是可能的。 

  后几个月,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强化征管措施,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进一步强化各级财税部门组织收入措施,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深入市县和重点企业了解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督促加快收入进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国家和省压缩和节减财政支出的要求落实到位。强化预算约束,从紧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农业、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需要。及时向国家汇报和反映我省的特殊情况,尽可能争取中央财政给予更多的支持。 

  (二)继续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出支持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培植长期稳定的后续财源。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公益性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认真落实与有关金融机构签署的融资协议,发挥财政融资优势,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支持汽车、家电、农机下乡,扩大农村和农民消费。落实好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 

  (三)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确保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增加教育投入,支持乡镇中学理化实验室建设,启动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解决好中小学教师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促进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投入方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实施好增加城乡居民(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放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众庆祝建国60周年大庆补助。将符合条件的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险,扩大医疗保险保障范围。 

  (四)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财政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政府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健全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涉及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进一步搞好“小金库”治理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后几个月,我们要在省委的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