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20日至23日,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由我带队,对全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吉林省档案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首先听取了省档案局关于全省贯彻实施“一法一例”情况的汇报。先后到吉林森工集团、省国土资源厅、省检察院等省直部门和吉林、白山两市以及吉林市龙潭区、白山市浑江区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贯彻实施“一法一例”的基本情况
自“一法一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惠民”功能,全省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档案法治意识。“一法一例”颁布实施后,全省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一是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中宣传学习,增强他们的档案法治意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引导他们认真履行档案工作义务,自觉维护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归档文件及材料的完整准确,确保国家档案资源安全,依法为档案工作开展创造条件。二是在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人员中宣传学习,增强他们依法管档的自觉性,正确履行档案工作职责,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快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步伐。三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公民进行宣传学习,使广大群众都能了解“一法一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保护和利用档案的意识,在全省城乡社会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和法制环境。与此同时,加快配套法规制度建设步伐,省里相继制定出台了《吉林省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吉林省小城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二十余个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吉林市档案管理条例》,其他市州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全省各地认真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明确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配备专人负责档案执法工作,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全省档案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2.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档案馆舍条件得到改善。“一法一例”的颁布实施,加快了全省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70个。其中,“十一五”以来维修改造了46个,新增馆库面积28456平方米。2009年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我省有45个县级档案馆列入规划,其中有16个列入“十二五”期间中央支持项目。目前已有8个县级档案馆获得中央投资建馆补助资金4116万元。去年,省财政对市县档案基础建设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并争取到2013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中央补助资金410万元。目前,四平市7000平方米新档案馆建设已经开工。延吉市以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为契机,投入4000万元用于档案馆舍建设。吉林市龙潭区多方筹措资金3060万元,建成一座5577平方米的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档案馆舍条件的改善,既保证了档案收集、保管和保护工作的高效安全,又提高了档案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3.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档案质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法一例”颁布实施以后,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依法加大了以扩大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为核心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以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为核心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以及以数字化和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大幅度扩大了进馆档案范围,缩短了进馆档案时限,增加了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源总量。全省档案系统将国企改革、林权制度改革、重点项目建设、民生档案等纳入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并重点推进。为丰富馆藏结构,省档案馆还有计划、有目的地征集了有关731部队、高句丽历史、伪满历史、一汽发展、12届冬运会等重大事件和重要节庆活动的档案资料进馆。仅去年一年就接收档案17万余卷,与上年同比翻了4番。二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并从设施、制度、技术、人员、保密五个方面构筑安全防线,确保档案安全。全省各档案局馆均结合自身实际,在档案库房建设、自动报警灭火设施、温湿度控制设备、安全监控设施、先进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采取了安全措施,把电子档案安全及信息安全放到了突出位置,在满足利用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异地备份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三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试点省份,我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通过电子档案远程利用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存储,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显著提高。
4.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领域不断拓宽。随着我省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多。适应这一新形势变化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依法加大了档案开发利用力度。为及时跟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省里制定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标准,吉林、白城、辽源、松原市的档案部门还对当地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开展档案指导服务。为规范企业档案管理,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省里制定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吉林市组织开展了全市百户重点企业档案管理跃升年活动,四平市利用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企业档案工作论坛群。各地普遍加大了对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展了低保、社保、医保、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建档工作,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建库率达100%。初步建立了招工、知青、婚姻等8个方面的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录入数据600万条,为群众提供工龄、医保、社保等档案证明服务。全省检察系统坚持档案为一线办案服务的宗旨,扩展档案利用渠道,仅去年以来,就为办案工作提供利用档案400余卷(件),在案件查办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注意发挥档案记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编辑出版图书、画册、史料专辑等档案文化产品百余种,拍摄各类专题片47部,切实将馆藏的“死档案”变成了“活信息”,起到了“传承文明、资政育人”作用。
二、“一法一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一例”贯彻实施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省档案事业发展。
1.“一法一例”宣传学习和贯彻实施工作还很不平衡。“一法一例”颁布实施已经十几年了,但社会普及程度还不高,各地区、各行业知法、懂法、用法情况很不平衡,表现为档案系统好于其他系统、党政机关好于企事业单位、城市好于农村。在一些同志,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一法一例”还是“软法”,不重视档案工作、不依法管理档案的情况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违反“一法一例”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致使地区间、部门间档案工作存在着一定差异,影响了“一法一例”的贯彻实施。
2.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还满足不了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一法一例”颁布实施后,我省各级政府都依法加大了用于档案馆舍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我省各级档案馆库容不足、功能不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全省60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有43个达不到国家标准,占71.6%。9个市州档案馆,仅延边州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省档案馆面积也未达到标准。我省省市县三级档案馆总体达标率为12.9%,在全国排序倒数第一,影响了档案资源安全,制约着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
3.档案抢救保护经费短缺严重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我省亟待抢救保护的国家重点档案共有104万卷,已抢救了50%。这些档案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省档案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通知,核定了我省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标准,这个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目前,全省仍有60%的市县区没有将档案抢救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于经费短缺,国家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任务的目标在我省恐难按期实现。
4.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档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除长春市外,省及其他市州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加滞后。全省虽然普遍开通了档案信息专业门户网站,并开展了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但馆藏档案要全部实现数字化处理,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多数县市区档案馆因投入不足,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录入工作进展迟缓,发布到档案门户网站上的仅仅是馆藏档案目录,影响了档案信息共享,也导致了档案开发利用长期在查资料、开证明这样低水平、低层次徘徊,我省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档案部门人员编制急需理清和解决。“一法一例”赋予各级档案部门行政执法职能,经过几次机构改革,档案局与档案馆几经分合,目前档案局(馆)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有的地方是归党委管理的事业单位,有的地方是归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有的档案干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但绝大多数是按事业单位管理,干部身份和编制较为混乱。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行政执法职能与事业单位职能不分,使档案部门行政执法遭遇尴尬;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不一样,影响了档案人员工作积极性。此外,国家编委规定“人员编制以1万卷为基数,每增加5000卷增加1人”。而我省多数地方人员编制非但没有随卷数和档案数字化任务等增加而增加,个别地方在多次机构改革中档案工作人员反被逐渐减少,无法满足档案事业发展需要。
三、依法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就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解决当前制约档案事业发展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一法一例”学习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档案法治意识。依法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对于维护我省真实、完整的历史面貌,服务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省政府及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广泛、深入组织开展“一法一例”学习宣传活动,切实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档案人员的宣传学习。要通过普法教育,抓好各类培训,提升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各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重要意义的认识,确立档案工作的新理念,增强全社会、全体公民的档案法治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档案工作开展的法制环境。
2.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依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按照“一法一例”规定,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将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理顺编制,充实人员,加大对档案馆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档案工作跟上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省档案局要肩负起主管全省档案工作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全省档案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本省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及个人从事档案活动,要严格遵守“一法一例”,明确责任义务,积极开展档案工作,为依法推进档案事业创造良好氛围。
3.全面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尽早建立起覆盖全省、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开发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档案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完善档案信息查阅平台建设和档案利用制度建设,健全资料检索体系,规范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档案服务质量。特别要加强对民生档案的利用,各级档案部门要整合民生档案资源,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接收进综合档案馆。同时,通过改进服务手段,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档案查阅需求,实行多种方便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的服务方式,为普通百姓利用好档案资源提供便利。
4.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各级政府及档案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把查处档案违法案件作为执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围绕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社区、企业、农村档案管理,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等开展检查活动,坚决杜绝重要档案流失、损毁、失密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依法监督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增强各级档案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消除可能造成危害档案安全的各种隐患,保障档案万无一失。要制订错案追究责任制度,进一步提高档案执法人员素质,使档案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