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欢迎品尝来自木耳之乡的黑木耳……”在汪清县举办的“‘第一书记’代言暨清凉一夏嗨购节”活动上,省人大机关驻村队员、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立国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销售黑木耳、松子等特产,3天直播销售额达10余万元。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把包保帮扶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帮扶任务,全力支持保障驻村工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在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王立国和驻村队员、省人大机关派驻干部李赞平、李召勇一起,把发展产业作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村“两委”班子深入调研后,驻村工作队立足鸡冠村资源优势,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鼓励村民种植木耳、栽种黄烟、饲养黄牛。如今,鸡冠村涌现出了木耳种植大户、黄烟种植大户、养牛大户和养猪大户等一大批致富能人。辛勤的汗水、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了解,鸡冠村集体收入已经从2022年的114万元增长到今年的179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8141元,增速达15.3%。
在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沙坨子村,省人大机关驻村队员、沙坨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曾兆祥把村子的发展放在项目建设上。驻村以来,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号召村民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入股,打造以民宿旅居、休闲娱乐、绿色生态、户外烧烤、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文旅经营模式。“我们计划先启动一两个项目,利用3—5年时间形成规模化,打造一条休闲娱乐的乡村街道。”曾兆祥满怀信心地说。
“沙坨子村耕地面积7815亩,水稻播种面积3060亩,在图们江和珲春河的灌溉滋养下,这里的大米产量高、品质好。”曾兆祥带领驻村队员积极打造沙坨子大米品牌,并通过网络平台将沙坨子大米向全国推广。目前,通过电商平台等销售方式已外销沙坨子大米2万余斤。曾兆祥还发挥沙坨子村地处市郊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沙坨子蔬菜品牌。沙坨子村生产的蔬菜在珲春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同时,他还积极打造沙坨子土窑烧烤等餐饮品牌,为村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鸡冠村、沙坨子村相比,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城村内有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温特赫部城址与裴优城址。古城村的两个古寺庙遗址考古被评为‘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谈起古城村的优势,省人大机关驻村队员、珲春市古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国辉如数家珍。“这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村落。”高国辉说。高国辉和驻村队员们积极挖掘利用古城村历史,已着手整理出古城村历史资料十多万字。
同时,驻村工作队与古城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开展村庄美化工作,通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在全村开展“美丽人家”评选工作,号召村民家家植树、户户种花,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驻村期间,高国辉还带领队员们筹措资金近70万元,为村民修建运动休闲广场,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筹措资金3万多元,修建老年食堂,让村里的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好。对古城村未来的发展,高国辉在积极思考谋划。“只要驻村一天,就要尽一份力,让这里变得越来越好。”高国辉说。
今年5月,韩亨略被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派驻到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永丰村。韩亨略一报到就主动融入驻村工作之中,积极参加村里开展的各项帮扶工作。他说:“我要像其他驻村队员一样,把派驻村子当成第二个家,全情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全力奏响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曲’。” (文/李朝瑞 李娜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