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大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代表之声

向教育强省的目标迈进 迎接教育的春天
——省人大代表热议教育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31 10:35:00

字号:【  大      】

  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省政府决定,2013年将新建改建300所公办幼儿园,培训幼儿园园长、教师3800人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并提出具体举措,保证2013年学前教育项目顺利实施。

  随着人大会议议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视线转向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图景,教育领域的话题成为人大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关键词: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11年7月,我省就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为推进县域、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订出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共识虽已达成,实现均衡的过程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还可以在哪里加快脚步?在探究解决这项事关教育公平的崭新课题的过程中,还可以总结出哪些实践智慧?人大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宋戈、李桢,两位重点中学校长真诚交流观点,提出中肯建议。

  “实现均衡发展,不是搞‘削峰填谷’,而是要‘造峰抬谷’。让优质学校继续快速发展,同时缩小城乡之间、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

  “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凭教育一己之力很难推进,需要政府加紧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考试评价体系改革也要跟上。”

  不同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造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差异上。李桢表示,在“拉平”硬件条件方面,我省已采取了许多积极举措,包括加大投入改善农村薄弱校校舍,为农村学校配置教学设施,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然而,设备配好了,怎样用好又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因此她建议要经常追问一下这些设施的使用率,多为使用学校提供培训和技术力量支持。此外,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是提升“软实力”的有效方法。省里应当借助丰富的高校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学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在机制上和教师评价制度结合起来,为教师发展提供切实的培训路径,帮助他们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均衡发展,知易行难。宋戈认为,均衡教育还有一个更深层次意义,就是追求实现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教育应该追求个性,讲究包容,不断超越自我,认识自我,然而我们常常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评价体系的束缚和制约。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呼唤教育改革,盼望在改革措施未出台前能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内涵发展

  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历来都是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在平实中释放出高校要加快改革的信号。

  “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这个目标振奋人心。”省人大代表、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兴奋地说。吉林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更加重视创新驱动战略,更加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主要涵盖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前,我省高校应着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层次改革,改革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等等,特别是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下更大功夫。目前,吉林大学已把2013年定为学校“内涵建设年”,学校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瞄准国家和地方需求,充分作出自己的贡献。

  省人大代表、长春理工大学校长于化东说,在建设教育强省的过程中,我省高校必然活力迸发,这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他认为,人才是目前束缚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最瓶颈的问题,下一步首先应该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立起来,这比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多出高科技成果还重要。另外,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应该在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下,实行大学自主办学,把大学分成不同层次和类型,让每个学校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优。

  文/金姝

X
分享到  - 微信

责任编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