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吉林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经过5年的努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8.4%增加到51%,说明以前还是“替补”经济的民营经济,如今已牢牢抢占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做强做大的少、创造自主品牌的少、形成产业聚群的少”却也是我省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不争事实。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吉林经济快速发展的症结所在,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两会”上,代表们就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热议。
放松环境,别“杀鸡取卵”
“吉林经济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起来,必然拖全省经济的后腿。”曲广深代表在谈到我省经济发展时,直言不讳。
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恶劣甚至难以为继。杨文代表坦言,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要简化审批程序,打破垄断门槛和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尤其别“杀鸡取卵”。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关键是要执行到位,不能让好的政策永远悬在空中或者束之高阁。曲广深说,东南沿海发展民营经济为啥快,因为是全民发展。农民参加各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覆盖率达到90%左右。在深圳注册一家民营公司,审批手续最多2个小时就可以办结,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理顺融资,别当“绊脚石”
“我现在的企业,全是靠自有资金运转,虽然稳妥,但是资金的缺乏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杨峰代表说,没有资金,憋得难受。
目前,虽然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专项服务,但实际落地情况并不理想。大企业贷款,银行执行最低利率,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但上浮,还要交保证金。杨文说,民营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绊脚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5年,采取更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这为全省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企业吃了“定心丸”。对此,李鹏飞代表建议,各级政府要抓住时机,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打破“禁区”,创办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也要积极走出去,主动接触金融机构,早日为自己解套。
人才和技术,要紧紧抓住
近年来,我省一直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省政协委员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省仅有1/3中小企业有转型升级愿望并具一定能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更少。
“民营企业要度过危机,重要的是转型升级,这就要靠技术创新。”李桂珍代表介绍企业经验时说,她们企业非常注重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研究新产品新技术,以促进企业发展。只有拥有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发挥快发展的潜力。
“核心技术是关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赵国宏代表表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包括管理体制、人才引进和观念更新。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胆引进人才,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作为企业,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困境中要保留自己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如果人才流失掉,想再发展将困难重重。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相信,不久的将来,民营经济定会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潮中茁壮成长。
文/王丹曹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