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大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举全省之力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打造向海湿地品牌的建议及答复(建议7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25 14:08:00

字号:【  大      】

举全省之力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打造向海湿地品牌


  保护好一片世界湿地,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为此,建议对向海的保护强化以下措施:
  一、建立水源保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供水、补水机制,保证向海湿地不枯竭。
  二、启动移民举措。将向海核心区内2个自然屯、112户农户387人迁出。将核心区内61个窝铺、143户384人迁出。将缓冲区中在核心区有生产经营活动的5个自然屯,742户2344人的耕地给予迁出性政策保护。
  三、实施有效体制。建立起主体明确、主导能力强的科学管理体制。
  四、加大开发保护力度。还向海贵在原始的自然状态。(建议人:邓桂侠)


对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号建议的答复


邓桂侠代表:
  您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举全省之力,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打造向海湿地品牌》(第7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向海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地域最广的湿地类型之一,拥有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鸟类资源,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和科研教学基地之一。一直以来,向海湿地始终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到吉林省视察和在全国“两会”期问,曾多次强调保护好向海湿地的重要性。因此,向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工作,不仅关系到通榆县、白城市乃至吉林省的生态系统平衡和旅游产业发展,更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意义。
  一、关于建立水源保障方面
  近日,我厅就湿地保护工作专门召开了湿地保护座谈会和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系统分析了全省湿地保护的形势和面临的主要任务,认为解决重要湿地补水问题是当务之急,是保护现有湿地和恢复退化湿地的最有效措施。省政府已将建立湿地补水长效机制纳入今年的工作目标,我厅正在协调相关部门抓好落实。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如下:
  首先,抓紧搞好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抓好落实。其次是搞好制度的设计,重点从五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在林业、水利、财政、重要湿地所在地政府及湿地自然保护区之间,建立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湿地生态补水的相关问题。二是合理配置水资源,将湿地水资源配置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规划。湿地主管部门每年根据湿地缺水状况,及时向水利部松辽委提出湿地生态补水需求,以便水利部门编制年度水资源分配计划,确保有稳定的补给水源。三是明确生态水权。湿地管理部门通过立法明晰生态水权,使生态补水成为有源之水。四是建立补水基金。政府是生态补水投资主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级以上的重要湿地补水资金由省财政负担,其它湿地补水资金由地方财政负担。将生态补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随时启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支持和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捐助。五是明确补水时间。根据湿地水位变化趋势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补水时间,避开鸟类繁殖季节和农业用水高峰,实行错峰补水,每年6月中下旬为最佳生态补水时间。
  今年湿地补水的重点是向海、莫莫格、波罗湖、月亮湖等重要湿地。通过建立长效补水机制,将逐步改善我省西部湿地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尤其是向海国际重要湿地,其干旱缺水的局面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
  二、关于启动移民举措方面
  向海自然保护区现由通榆县向海乡的6个村、鸟兰花镇的2个村、兴隆山镇的4个村和同发牧场的一部分构成,计3乡(镇)1场12村43个自然屯,总人口14848人,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大量的人为活动给向海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和严重威胁。随着使用农药化肥数量的增加,每年都有保护鸟类被毒死,严重破坏了湿地的生物群,影响了物种的生存。滥砍盗伐、非法狩猎、围垦湿地种植农作物现象也频繁发生,给保护工作造成很大压力。针对上述问题,保护区管理局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协商,对非法开地、破坏珍惜鸟类生存环境等现象出重拳予以整治,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实行生态移民。从保护区建立伊始,就曾提出过生态移民问题。2000年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国家林科院院长江泽慧院士到向海调研,提出了生态移民问题,并纳入了全国湿地规划。2008年又将生态移民工作纳入《吉林向海湿地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对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内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恢复其自然生态。经我厅协调于2010年由省财政首期拟安排5000万元,用于解决向海保护区生态移民问题,但后期因有关方面没有积极配合,该工程没能得到实施。我们认为应该把向海保护区移民问题作为首要问题,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移民问题应加以解决,协调地方政府,并尽快实施。
  此外,今年年初,白城市政府就解决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问题向省政府做了报告,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向海保护区核心区2个自然屯,61个窝棚点,286户876口人移出,核心区和缓冲区4534.7公顷耕地停止耕种或实行无公害种植方武。竺延风副省长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抓紧推动实施。相信这些措施对向海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关于实施有效体制方面
  向海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国家确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区位,保护区生态保护任务繁重。现有管理体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以及 1994年7月30日吉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的。多年实践证明,现有管理体制不仅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促进向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考虑到向海保护区跨通榆县的两镇一乡、一个牧场,涉及防火、防汛、移民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大量的协调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可以成立向海湿地保护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向海湿地保护与发展问题。
  四、关于加大开发保护力度方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区条例》规定,省政府设立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要职责就是对向海湿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维持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并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护好林草植被、河湖和湿地”,这标志着湿地保护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1987年开始,国家和省先后投资2100万元,完成了向海保护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续建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目前三期工程也已经批复,投资900多万元。特别是从1999年末上划省林业厅管理后,我厅加大了对向海湿地的投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为向海协调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需要。现已累计完成投资一亿多元,完成了办公楼、宣教中心、鹤类救护繁育中心、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湿地堤坝围堰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租赁了向海水库一场作为向海湿地生态蓄水库。这些举措不仅在保护向海湿地生态系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向海湿地生态系统还很脆弱,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还要统筹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开发好保护区以外的旅游资源,同时兼顾保护区实验区现有旅游景区,凡是符合规定的,均可纳入旅游总体规划逐步予以实施,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感谢您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X
分享到  - 微信

责任编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