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新说

吉林人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征文

旧事新说

发布时间:2019-05-15 16:57:00

作者: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中心主任 赵羽

来源:

浏览量:

字体显示:【  大      】

X
分享到  - 微信

  顺口溜中看变化

  20多年前,笔者刚刚调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编辑部工作。由于经常下去采访,听到不少对人大代表的议论,特别是一些顺口溜生动、有趣,便随手抄录下来,日积月累,倒也小有收获:“代表代表,散会就了。”“吃顿饭,喝点酒;划划圈,举举手。”“开开会,举举手,发完牢骚往家走。”“人代会上瞅一瞅:握手、拍手和举手。”

  近些年下去,又听到一些新段子:“代表代表,权力不小;为民代言,百姓叫好。”“人大代表真能干,监督政府和两院;不图报酬不领钱,替咱百姓用好权。”

  前后对照,不难发现,顺口溜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20多年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处于恢复建设阶段。由于对人大制度宣传不够,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缺乏了解,对代表工作十分陌生。许多人把人大代表当成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一样,只是一个光荣称号而已,不知道人大代表的工作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特别是《代表法》颁布后,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提出议案建议,开展专题询问,组织专门问题调查,进行质询,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大代表的工作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重要权力。

  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才会对人大代表的工作由误解转为褒扬,由旁观转为支持。从顺口溜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听到时代的脉搏和民主法治建设前行的脚步。

  从抓代表到放代表

  20多年前,《代表法》颁布后不久,吉林省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的事件:因为一起经济纠纷,长春市公安局的几名干警非法拘禁了蚌埠市人大代表周家良。

  经新闻媒体曝光后,举国哗然,人们纷纷痛斥这种公然违法办案的行为,此案甚至惊动了国家最高领导层。在方方面面重视和关注下,这几匹害群之马受到严肃处理。可造成的影响却十分恶劣,很长一段时间,长春的公安干警们在全国的同行面前都难以抬起头来。这件事从反面给所有执法人员上了一课,它起到的作用远胜过许多空洞的法律说教,用一些干警的话说,就是“刻骨铭心”。

  以至于后来发生的另一件事也不让人感到意外:某市公安部门在侦破一起经济案件时,非法拘禁了外地一名人大代表,在途经长春时,临时将这名人大代表羁押在长春看守所里。看守所干警得知这名人大代表的身份后,马上向上级报告,长春市公安机关有关领导立即出现,用自家的教训劝说外地同行,并且向他们宣传《代表法》,使这名人大代表得以释放,避免了又一起非法拘禁人大代表案件的发生。

  从抓代表到放代表,我们为长春公安的转变拍手叫好,为他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感到高兴,可是人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曾经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不会说”与“抢着说”

  因为在人大宣传部门工作,所以离不开对人大代表的宣传报道。20年前笔者到人代会上采访,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代表在审议时保持沉默,一言不发。什么原因呢?经笔者会下了解,得到这样几种回答:“不了解情况”;“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怕说错了,人家笑话”。

  近些年,这种现象大为减少。绝大多数人大代表都有发言的机会,主持人有时不得不限定每个人的发言时间,甚至会出现代表们争抢话筒的场面,成为人代会上的独特景观。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派到国家权力机关的使者,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既然是使者和代言人,就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人大代表起不到这种作用,就是失职,就会让广大选民感到失望。从“不会说”到“抢着说”,我们看到了一种喜人的变化——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再把人大代表这个头衔看成是对自己的奖励,而是把它当作一种重托,因为思想上有了这种新的转变,才使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吉林省八届人大代表樊德明,生前是镇赉县政协副主席。他当代表期间,每年用2/3的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人民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他先后写出议案、建议、调查报告80多份,累计达100多万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作用大、效果好,成为全省人大代表中的典范,被赞誉为“高产代表”。虽然他积劳成疾离开了我们,但是,这样的好代表永远值得人民怀念和敬仰。

  笔者相信,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身边会涌现出越来越多认真履职、不负使命的人大代表。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中心主任、《吉林人大》编辑部主编)

  • 责任编辑: 于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