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就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关注人民群众福祉。”回顾近五年来的履职经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感触颇深。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始终立足本职工作,密切关注教育事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改革、关心教育发展是秦和毕生之追求。2021年,她结合自己的调研成果,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关于修改职业教育法的议案》,这一议案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同年4月,她随同全国人大调研组就修订《职业教育法》开展调研工作,她进学校、访企业、看车间、问需求,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为《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见。同年9月,她又深入到吉林省永吉县、梅河口市,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如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在即,此次秦和依然将关注点放在了教育领域,对于如何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她有了新的建议。“要全面强化内涵建设,持续加快建设‘六大高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和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秦和说。
“接地气,到基层调研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功,也是必修课。只有走进群众之中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更好地为百姓建言发声。”秦和表示。在一次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时,秦和了解到,听障人士由于缺乏手语翻译人员,在和他人交流沟通时很不方便。于是,她率先推动在吉林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外语手语翻译选修课,为此还特意邀请了吉林省手语翻译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这一举措既填补了国内手语翻译外语人才培养的空白,也为听障人士搭建了沟通桥梁。
作为一所民办大学校长,秦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办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她说:“作为工作在民办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首先要办好学校,这是履职尽责的前提。”多年来,她矢志不渝践行自己的理想,联合国内25所民办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推动了非营利性办学事业的发展。
履职以来,秦和提出的建议涉及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育、妇女儿童事业、大学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人大代表是职务,更是责任,有了这份职责,我心中就始终肩负着国家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这鞭策着我要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是秦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切身感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