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算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预算工委调研员王晓萍、国利民,副调研员尹蕾、王鹏一行4人于4月18日至20日,参加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2017财政预算管理与资金绩效评价高级研修班”,学习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十三五”时期财税改革整体规划、新预算法解读与预算管理、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地方债务风险防范等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与授课教师围绕地方人大如何更好开展预算审查监督进行了交流。现将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班次共27人参加培训,学员主要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湖北、西藏等地区的人大、财政、学校、中介机构等。
(一)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
该课程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国财政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马洪范老师讲授。
1.绩效预算的兴起与发展。美国把绩效预算作为管理制度,要求预算单位请求拨款时明确阐述所要达到的目标、为这些目标需要的花费、用哪些可量化的指标衡量支出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美国1930年把绩效预算作为一种理念提出,因为统计技术落后,耗费过高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50年代试点失败后即被抛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因特网和视频通信的应用,大量的统计工作化繁而简,美国重启绩效预算步伐,用了80年时间建立并完善了绩效预算。
2.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管理。2000年我国启动了以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为切入点、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2004年至今,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06年出台了《南海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组织体系、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步骤、资金问责制、绩效评价应用制度。上海市闵行区2003年实施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预算编制、实施全过程的绩效预算管理、构建精细化绩效理财模式、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制度。可见,财政绩效管理改革并非都由中央自上而下推进,区级政府由于管理半径小,更容易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
河北省自2004年起出台了绩效管理方案,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工作、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与河北省区位优势密不可分。从2011年起,河北省所有124个省直部门在编制本年度部门预算的同时,还要编制一本预算绩效说明书,阐述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按规定要求编制和绩效低的项目不能进入预算流程,财政不予安排资金,花钱效果达不到要求将进行绩效问责。这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前置,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十三五”时期财税改革整体规划和新预算法解读与预算管理。
该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玉栋老师讲授。过去我们从需求角度把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供给四大要素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围绕四大要素开展。一是优化劳动力配置。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推进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同时消化房地产库存、稳定就业。增强扶贫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二是确立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以确权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意味着未来廉价的农村、土地用地供给瓶颈将打开,有助于抑制地产泡沫。三是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盈利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本效率。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推进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实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四是鼓励创新,提升创新转化。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我国应当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建设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基本服务均等化,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二是改革税制、稳定税负。三是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四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结合新修订的预算法,本次培训重点讲授了预算法修订的历程、原因、修改的重点内容、影响与效应、未来的趋势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与指标体系建设。
该课程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室主任、研究员何凤秋老师讲授,主要介绍政府绩效管理背景和内涵、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评后怎么办等内容,重点介绍了政府财政预算绩效评估情况,并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如,按照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要求,可以设计有关部门预算绩效目标执行表。
2016年度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执行监控表
绩效指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
质量指标 |
||
时效指标 |
||
成本指标 |
||
…… |
||
效益指标 |
经济效益指标 |
|
社会效益指标 |
||
生态效益指标 |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
……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
…… |
以上表格化的监控方式可以在人大预算监督中进行运用。
(四)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地方债务风险防范。
该课程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少强老师讲授,主要介绍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产生与转型、地方投融资平台参与PPP相关问题、PPP财政风险的防范、地方债风险防范的其他问题等内容。
二、工作建议和思考
通过参加学习培训,首先是丰富了财政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加了对具体问题的学习和了解。其次是整个思想理念的转变,国家会计学院安排的专家讲授课程,教师都是国家级水平,内容也是理论及实践中的前沿领域,很多可以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借鉴。结合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出几点工作思考。
(一)开展对重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加快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步伐。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是绩效,财政绩效管理要结合地方实际,逐步推开。人大可以在开展部门预算审查时,从第三方的角度,对某些重大专项资金开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步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重点领域安排的专项资金,由部门提出至少3项可衡量的考核目标,并制定每个阶段资金投入的分期目标,年终先由部门自评,再由专家组集中评价。专家组集中评价时,参评专家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到一些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实地了解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没有达标的部门,减少第二年该专项或者相关专项资金的支出规模。此外,还可以把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入到人大预算监督的各项工作中,围绕监督的目标不同,可以设计一级、二级具体指标,以数字打分的方式衡量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建立专业的预算审查专家组,提高预算审查监督水平。对预算进行审查和评估,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评估,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专家。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区都建立了专家智库,为了解决本地智囊不足等问题,很多地区甚至从北京或者外省聘请专家。我省预算审查也曾有过专家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家结构。一是从换届后人大代表中选择有财政工作背景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充实到专家库中;二是从高校及科研机构中选择注重实务研究的教师;三是可以从外省选择,尤其是在预算审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四是专家库范围要广,预算审查涉及的项目方方面面,聘请的专家要覆盖多领域、多行业,可以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专家库。
(三)依托常委会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学习研究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密切关注相关财政资金的计划安排,深入开展重点专项资金进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人民群众高度关注,或者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建议人大常委会作为监督重点,听取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必要的可以进行专题询问,提高预算监督的实效性。了解情况是开展监督工作的前提,要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质量,有些项目可以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时提前介入,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资金的绩效及存在的问题,也为人大常委会开展视察做好基础性工作。可以借鉴常委会将立法工作区分为立法计划和调研计划的做法,对于法律明确要求的监督工作,依法开展,突出实效;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要求、探索性的监督工作,多搞调查研究,积极尝试,总结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
王晓萍 国利民 尹蕾 王鹏
2017年4月
来源: